close
華北女子抗日遊擊隊

當時國軍的精銳突擊隊。背一枝花機關槍(德MP18衝鋒槍,誕生于一戰末德國,世界第一種衝鋒槍)外,還有一把大刀.自行車是交通工具

守護喜峰口的國軍將士
  

  


  29軍的戰士
  


  東北軍的戰士
  


  國軍精銳的德械師也有大刀隊,可見當時我國肉搏戰對大刀的推崇.

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


  29軍最早在喜峰口讓大刀揚名,誕生了那首最棒的抗日戰歌.但裝備大刀不僅是西北軍的傳統,紅軍第五軍團就有很著名的大刀隊。可以說,當時大部分抗戰軍隊都裝備,包括八路軍,平型關戰鬥中很多八路軍都用大刀,比如最著名的385團5連長“猛子”曾賢生,先用大刀砍,刀卷了再搶了一支三八大蓋,挑翻數名鬼子後,被鬼子刺中腹部,毅然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


  為什麽普遍裝備大刀?首先是當時中日兩軍都以非自動武器為主,肉搏戰經常發生;其二是中國軍隊刺刀産量不足,那東西雖小非得由工廠生産,而大刀鐵匠鋪也能打,質量糙點而已。抗戰大刀形形色色,但是有相對標准的形式,就是工廠量産的,造型統一,工藝較精,有的還經電鍍。


  

  張學良對韓慕俠的建議非常感興趣,他令十六軍軍長撥1000名士兵,組成武術團,並任命韓慕俠為總教官。團部就設在南開南門外于家墳洪元裏一號韓慕俠的家中。韓慕俠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武術團的訓練中。他把形意連環槍簡化後用來訓練軍隊刺殺,把劈槍、崩槍、橫槍等形意槍法變化為刺、撥、挑、崩、劈五下刺殺動作,簡單易學,很有實戰價值。隨後,又訓練武術團集體衝鋒格鬥,整個練兵場殺聲不絕在訓練中,韓慕俠還注重思想教育,士兵出*前都要唱一首戰歌:“三國戰將勇,首推趙子龍,長坂坡前逞英雄……”

  在下這把是很標准的樣式,掂著很趁手,不太沈,刀背最厚處達7毫米,電鍍,銅護手,把子上纏的布都是當時中國軍隊藍灰色軍裝的粗布。

  鬼子叫它“青龍刀”,胡說。是對關羽的侵權,看三國演義看多了。常見日軍舉著繳獲中國軍隊的大刀照相,可見日軍很在意這家夥,鬼子怕大刀有原因的。下面轉貼幾則相關的資料,供大家研究。


29軍大刀隊的師承

  29軍的大刀隊的刀法是經過名家指點的。不知道大家聽過“韓慕俠”的名字沒有?韓慕俠出生在天津靜海縣河衛南窪白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裏,原名韓金镛。十六歲時,在一位镖師的推薦下,韓慕俠拜名震京津的武術家張占魁為師。張占魁是八卦掌宗師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,韓慕俠隨張占魁一直苦練武功四年多,深得真傳。一天晚上,張占魁對韓慕俠說:“你來這裏四年有余,我已將八卦絕技悉數都傳授與你,了卻一樁心願。”接著為其改名,把韓金镛改為韓慕俠,就是期望他能象民族英雄嶽飛,戚繼光那樣,為國為民,成就一番事業。韓慕俠與東北軍首領張學良素有交往,于是,他尚武救國的抱負終于在張少帥的支持下得到了實現。

  韓慕俠為了破日軍的拼刺,決定將武術團改為大刀隊,所謂大刀,就是二尺的把和不輕不重的刀片,又稱“雙手帶”,用八卦形意“纏頭裹腦”,順步砍、左右砍、連剁帶劈,動作雖簡單,卻使敵人防不勝防。東北軍解散後,大刀隊被編入宋哲元二十九軍,在喜峰後戰役中,大刀隊奮勇殺敵,一夜砍殺日軍數百人,殺得日軍心驚膽戰,聞風而逃,打出了國威、軍威主题: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》剧照  

蔣委員長步出廬山軍官訓練團禮堂准備上驕

 

主题: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》剧照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m1k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